查看原文
其他

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我们的未来会好吗?

大卫·爱登堡 硬核读书会 2022-04-30


大卫·爱登堡说,他是一个“目击证人”。

已经94岁大卫·爱登堡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颇为陌生的名字,但是他参与制作的节目,几乎家喻户晓。在BBC工作半个世纪的大卫·爱登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作为BBC纪录片制作部门的灵魂人物,他贡献了无数我们熟知的纪录片经典,塑造了一代人的“地球记忆”。

《冰冻星球》《蓝色星球》《生命》《地球脉动》《我们的星球》……从小小的黑白电视,到4k技术加持下的高清屏幕,在过去60多年的时间里,将枯燥的自然知识,变成了一帧帧珍贵的画面。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他参与的这些纪录片项目,大众对自然的认知会是怎样地贫瘠和匮乏。

这本《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是他的自传。这本书从发生过切尔诺贝利事件的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开始,爱登堡站在满是创伤的土地上,开始回顾他与自然打交道的一生旅程。对于一个一辈子都在关注自然的学者来说,我们都是普里皮亚季人,我们都站在同一片阴影下。

从陆地到海洋,从黑猩猩到鲸鱼,从雨林到珊瑚礁,他观察过的美丽生物,正在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消逝。

“我们的星球是微小的、孤立的、脆弱的”,从阿波罗八号第一次发送回从太空遥望地球的影像时,爱登堡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通过几十部纪录片,不断地提醒着他的观众去认知到人类所生存的世界需要更多的理解与爱护。

“只有当无数有机个体最充分地利用每一种资源、每一个机会的时候,只有当千百万物种的生命相互关联、彼此维持的时候,我们的星球才能有效运行。生物多样性越丰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我们自己,就越安全。

在读的过程中,读者一定能体会到一种温柔又悲悯的腔调。大卫·爱登堡说,在他来到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还是地质学中的“全新世”,而他离开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人类世”。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整个地球,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显然无法左右未来的走向。

如果你喜欢BBC的纪录片,关心身边的世界,想知道自然界在近百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本书或许是你此刻该拿起的那本。

今天的这篇文章,选自他这本传记。他为我们描摹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有些恐怖,但我们都必须面对。认识到我们对自然的影响后,我们才能找到平衡。




✎作者 | 大卫·爱登堡✎摘编 | 程迟

近年来,一些最重要的科学学科在全球范围内对自然开展了研究,力图了解这方面的详细情况。一队研究地球系统的顶级科学家在约翰·罗克斯特伦(Johan Rockström)和威尔·斯特芬(Will Steffen)的带领下研究了全球各地生态系统的抗压能力。他们仔细研究了使得每一个生态系统在全新世能够如此可靠地运作的各种要素,用模型测验了这些生态系统到什么时候开始衰退。实际上,他们是在探索生命支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固有弱点,这个出奇宏大的项目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地球运作方式的理解。

他们发现,地球环境有9个固有的关键门槛,也就是9条星球界限。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这些门槛,我们的活动空间就是安全的,生存就是可持续的。如果我们欲壑难填,突破其中任何一条界限,就可能动摇生命支持系统,给大自然造成永久性损害,使其无法维持全新世安全良性的环境。

星球界限模型。

在地球的控制室里,我们正在漫不经心地调高这9条界限上的刻度表,恰似1986年切尔诺贝利的那些不幸的夜班人员。核反应堆也有自己固有的弱点和门槛,有些是工作人员知道,有些是他们不知道的。他们故意调高刻度表是为了测试系统,却不在乎或不明白此举带来的风险。一旦调得过高,越过了门槛,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打破机器的稳定。从那一刻起,他们无论做什么都不再能阻止灾难的展开——复杂而脆弱的核反应堆已经走上了失灵的不归路。

如今,人类活动正在把地球推向失败的不归路。

电影《2012》剧照。

我们已经突破了9条界限中的4条。我们用太多的化肥污染了地球,打乱了氮和磷的循环。我们把陆地上太多的森林、草原和沼泽等自然栖息地改造成了农田。我们向大气层释放碳的速度比我们星球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快,使地球以过快的速度变暖。我们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率比平均数高100多倍,只有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的化石记录能与之相比。

对气候变化的讨论方兴未艾,这是对的。但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为的全球变暖只是一连串正在展开的危机中的一个。地球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今天,仪表板上有4个警示灯在闪烁。我们已经超越了地球的安全活动空间。“大加速”像任何爆炸一样,会产生后果,在生命世界造成同样激烈的反作用——“大衰退”。

科学家预言,今后100年间将要发生的破坏会使我这一生目击的重大破坏相形见绌。如果我们不改弦更张,今天出生的人以后会看到如下的情景。

21世纪30年代

为了在亚马孙流域开辟更多的农地,人们对亚马孙雨林连续数十年进行大肆砍伐和非法焚烧。到21世纪30年代,亚马孙雨林将缩减到它原来规模的75%。虽然雨林的面积仍然广袤,但是这很可能是亚马孙雨林的一个临界点,也许将触发一种叫作森林梢枯的现象。森林因为树冠面积缩小,突然不再能产生足够的水分供给雨云,亚马孙最脆弱的部分于是首先退化为季节性干旱森林,进而变为开阔的热带稀树草原。这种衰退是自我加强的:森林梢枯发生得越多,造成的森林梢枯就越多。

亚马孙河流入大海。/纪录片《地球脉动》截图

因此,有人预测整个亚马孙流域的干旱化将迅猛而来,造成毁灭性后果。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因为亚马孙地区是世界上1/10已知物种的家园,所以这意味着将发生无数局部性灭绝,而那又将触发整个生态系统内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所有野生物种都将遭到沉重打击,每一个动物觅食和求偶都将越来越难。

19842018年巴西森林面积的变化。/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

有些物种也许在我们尚未意识到其存在的时候便已消失,本来它们是可以用来制药,或成为新食材,或用于工业的。但是,人类将承受的代价要深远得多、切身得多。亚马孙地区一直在为我们提供的众多环境服务都将消失殆尽。

随着亚马孙流域的树木逐渐死去,原来由树根固定的泥土流入河中,突发性洪水会成为家常便饭。3000万人,包括近300万原住民,也许不得不离开亚马孙流域。空气中水分的变化很可能导致南美大部分地区降雨减少,造成那里许多超大城市供水短缺,通过砍伐森林开辟的农田也将饱受干旱之苦,这不能不说是个讽刺。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的粮食生产都将会受到巨大影响。

亚马孙雨林提供的最重要的环境服务是,整个全新世期间,它的树木锁住了1 000多亿吨碳。现在干旱期间发生的野火把这些碳逐渐释放到大气层中。与此同时,森林光合作用的减弱意味着该地每年的碳吸收量将会下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无疑会加速全球变暖。

2019年亚马孙雨林大火,其中橙色区域是2019年8月15日到22日的起火地点。/wiki


地球另一头的北冰洋在21世纪30年代预计将出现第一个无冰的夏季。这将导致北极成为一片宽阔的水面。即使是有遮挡的峡湾里那些反复结冻的多年坚冰,恐怕也抵挡不住温度的上升,开始消失。长在海冰背面的海藻丛只能掉进水中,北极地区的整个食物链因此将受到影响。

地球的冰少了,每年的白色就少了,这意味着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能也会减少,因而导致全球变暖进一步加速。北极将失去为地球制冷的能力。


21世纪40年代

下一个重大临界点应该发生在地球急速变暖的几年后。

地球北极持续数十年的气候变暖将导致阿拉斯加大部以及加拿大和俄罗斯北部的冻原和森林下面原来封冻的永久冻土开始融化。这个趋势远比海冰面积的缩小更难察知和预测,但它的潜在危险要大得多。

整个全新世期间,这些地区的土壤高达80%的成分是冰。地球变暖后,情况就会生变。冻土融化在地面上能够看到的唯一迹象是出现新形成的湖,以及水分流走后北极土地塌陷形成的一个个难看的大坑。但是,到21世纪40年代,冻原的塌陷预计将普遍得多。

北半球多年冻土的范围和类型。/wiki


随着将土壤冻在一起的冰融化消失,不出几年,占北半球陆地面1/4的近北极地区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大泥潭。数百万立方米融冰后的稀泥流向低处,将引发大规模泥石流和大洪水。数百条河流将改道,数千个小湖泊的水会流干。离海岸较近的湖水会倾入海中,将混杂着大量泥沙的淡水注入大海。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而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包括原住民、渔民、油气公司的雇员、运输和林业部门的工人,都只得离开。

然而,地球上每个人都逃不脱冻土融化所产生的关键后果。

数千年来,被永久冻土层锁住的碳估计有1.4万亿吨,比过去200年间人类排放的碳多4倍,是大气层现有碳含量的两倍。永久冻土层的融化会连续多年把这些碳逐渐释放出来,打开排放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龙头,而我们可能再也无法将其关上。

21世纪50年代

今后30年中发生的任何野火和融冰都会使大气层含碳量来一个大加速。和以往一样,海洋表面的水会吸收大量的碳。二氧化碳入水后形成碳酸,先是在浅海,然后随着洋流的循环到达大洋各处。到21世纪50年代,整个海洋的酸度都会达到引发灾难性衰退的程度。

海底的珊瑚。/纪录片《蓝色星球》截图

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多种多样的珊瑚礁尤其容易受到酸化增强的损害。珊瑚礁已经因连续多年的白化事件而元气大伤,酸性的增加更使得它们难以修复自己的碳酸钙骨骼。空气变暖,风暴更加猛烈,珊瑚礁很可能被击碎。有人预言,几年之内,地球上90%的珊瑚礁都会被摧毁。

大堡礁珊瑚白化。/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

开阔的海洋也容易受到酸化的伤害。作为食物链底层的许多浮游生物物种长着碳酸钙的外壳。海洋的日益酸化会抑制它们的生长繁荣。结果,食物链上端的鱼类也会减少。牡蛎和贻贝的捕捞量将剧减。

21世纪50年代可能标志着现存商业化渔业和鱼类养殖业完结的开始。5亿多人的生计将直接受到影响,人类历来就有的一个方便的蛋白质来源将开始从我们的饮食中消失。


21世纪80年代

到21世纪80年代,全球陆上粮食生产可能会到达危机关头。

在世界上比较富裕的温带地区,连续一个世纪的密集农业生产施用了太多的化肥,土壤的地力被耗尽,奄奄一息。关键的粮食作物将发生歉收。在世界上较热较穷的地区,全球变暖会带来更高的温度、季风的改变,以及造成庄稼颗粒无收的暴雨和干旱。在世界各地,几百万吨流失的表土会被冲进河流,给下游城镇带来洪涝。

2017年飓风“哈维”过境后的村庄。/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

如果仍旧像现在这样大量使用农药,栖息地继续遭到破坏,疾病在蜜蜂等授粉动物中传播不止,那么到21世纪80年代,昆虫物种的损失将会影响到人类粮食作物的3/4。坚果、水果、蔬菜和油料作物如果没有辛勤的昆虫为其授粉,产量必定大减。

有朝一日又一场大流行病可能会暴发,让已经糟糕的形势雪上加霜。我们刚刚开始明白,新病毒的出现与我们星球的衰亡是相关联的。据估计,哺乳动物和鸟类身上藏有170万种对人类有潜在危害的病毒。我们越是通过砍伐森林、扩大农地和非法贩卖野生动物来破坏野生世界,又一场大流行病暴发的可能性就越大。


22世纪初

22世纪伊始,也许会发生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危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被迫迁徙。

21世纪期间,由于格陵兰和南极洲冰层的缓慢融化,加上海洋因变暖而逐渐扩大,预计世界各地的海滨城市都会面临海平面上升0.9米的困境。之前的 50 年,狂风暴雨已经使500个海滨城市的10亿多居民疲于应对;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会上升到足以摧毁港口,使海水倒灌入内陆的程度。鹿特丹、胡志明市、迈阿密和许多其他城市将变得无法防护,因此也就无法保险、无法居住。那些城市原来的居民只得向内地迁移。

崩塌的冰川。/纪录片《冰冻星球》截图

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上述所有事件如若全部成真,我们的星球2100年的温度就将比现在高4摄氏度。1/4的人类可能会生活在平均气温超过29摄氏度的地方,今天只有撒哈拉沙漠每天如此酷热。在这些地方不可能再种田,10 亿乡村人口只好外出寻找活路。世界上气候相对温和的地方将人满为患。各国会不可避免地关闭边境,全球各地甚至可能爆发冲突。

马尔代夫。/纪录片《家园》截图

在此背景下,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将不可阻挡。

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今天,那么预计在他的有生之年,我们人类会把我们的星球沿着一条单行道推过一道又一道门去面对不可逆转的变化,让我们永远失去全新世这座伊甸园带来的安全与稳定。在这样的未来中,我们的文明赖以存在的生命世界就会在我们的手中坍塌。

谁也不想这种情况发生。谁也承受不起这种情况发生。但是,在危机四伏的今天,我们该怎么办?

研究地球系统的科学家给出了答案。其实很简单。答案一直就在眼前。

纪录片《我们的星球》截

地球也许是个密封皿,但并非只有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里还有整个生命世界,它是可以想象到的最奇妙的生命支持系统。它经过数十亿年的确立完善,能够更新并补充食物供应,吸收并再利用废料,减少破坏,给地球带来平衡。地球的稳定性恰恰在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时候发生动摇,这并非巧合,因为它们二者紧密相关。

因此,要恢复我们星球的稳定,就必须恢复被我们消除了的生物多样性。这是走出我们自己造成的这场危机的唯一出路。我们必须重新野化世界!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

[英]大卫·爱登堡 著

林华 译

中信出版集团,2021-6



· END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硬核读书会】原创内容,
未经本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往 期 回 顾
戳 封 面 即 可 阅 读





喜欢这篇文章,请让我们知道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